·本站在此郑重声明,欢迎媒体、同行转载本网站信息,转载时请必须注明文章出处(单县房产网sx.hezehouse.com,如今后若发现采用本站引用的文章而不注明出处者,本站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·单县房产网sx.hezehouse.com提供的文章如转载自其它媒体或网络,本站均会注明文章出处,所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·保护定陶房产行业原创内容版权,遵守互联网行业自律。
查询更多>>友情链接
“撼大山易,撼房价难。”这是民众对中国楼市的感性评点。刚刚公布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,经验丰富的老记者迅速发现了其中的“亮点”——今年竟然只字未提“房地产调控”,也没有讲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”。记者注意到,从2005年至2013年,连续8年,每一年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“调控”、“遏制房价上涨”等字眼,唯独今年,没提这些。
对于民众而言,最具体而微的中国梦,恐怕就是“住有宜居、病有良医、学有优教、老有善养”。这些年来,住房问题,曾与教育、医疗一道,成为影响市民“幸福感”的三座大山。人民网2014两会热点调查显示,近9成网友表示目前的房价“根本不能承受”,只有8.56%和1.53%的网友选择“勉强能够承受”和“可以承受”。客观地说,楼市调控十多年,不是没有效果,但显然是效果不彰。
中国楼市“向左”还是“往右”,乍看起来扑朔迷离。春节过后,国内楼市风云骤起,一边是房地产开发商依然在疯狂拿地囤货,一边却是二三线城市房价的一致看跌。以北京为例,仅两月土地出让金总额达623.37亿元,同比增长31%,达去年全年土地出让金的1/3;而在杭州、常州等地,开发商竞相降价,楼盘打出广告甚至宣称“直降6000元/平方米”。
正如业内人士所言,自1998年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后,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,但同时也带来了房价过快上涨系列衍生问题。譬如2003至2013这十年间,政府虽先后多次对楼市进行调控,限购、限贷等政策频出,使得楼市行政性手段干预成常态。面对调而难控的现实,顶层设计开始考量调控政策的延续性与规律性,公众也更期待楼市能够建立调控的长效机制。
前几日,全国政协委员、住建部部长姜伟新不经意间透露出四个字“双向调控”,引发了市场的全民猜想。及至政府工作报告揭开面纱,公众更清晰地认识到新一届政府调控楼市的施政脉络。事实上,尽管报告中涉及到房地产方面的内容很多,比如做好房地产税相关工作、完善住房保障机制等,但涉及房地产调控并不多:“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,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,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,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。”不提房价,大幅落笔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”,并提出2014年新开工建设700万套的目标。这起码传递出三重信号:一是更注重源头调控,以供给影响价格生成;二是淡化“有形”之手的直接干预,尊重市场规律,更强调顺势而为;三是厘清公共责任,从一刀切走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这样的思路,其实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市场精神,显然一脉相承。无论是双向调控的表述,还是分类调控的安排,都是强调细分市场板块,在保持宏调连续性与稳定性的前提下,更多地“让市场去做决定”。8年首次未提遏止房价上涨,并非是对楼市的放任或无为而治,而是在找准“七寸”后,从根子上着力,力促中国楼市真正走向健康理性与可持续发展。